安全保障机制是三网融合关键
来源:中国数字音视网 作者:tony 编辑:数字音视工程 2010-12-23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询

所在单位: | * |
姓名: | * |
手机: | * |
职位: | |
邮箱: | * |
其他联系方式: | |
咨询内容: | |
验证码: |
|
早在2010年初,国务院提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整合发展,用一根线把电视、电话、电脑连接起来,实现三网融合、资源共享。以往,这三样产品是分开的、各自独立,各有各的线,各有各的网络,由三家运营商分别在运营。三网融合后,不仅电视与电脑将融为一体——用电脑可看电视,用电视可上网;而且还可以实现用电脑打电话,甚至现在有些遥控器的厂商都研发出具有通话功能的遥控器,遥控器在操控电脑、电视之余,将可变身为无绳电话机。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三网融合之后,到时候消费者只要选择一个运营商安装一个网络就可以看电视、上网、打电话了,这些功能只需要一根线就能统统解决。
三网融合已经是全球趋势,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美国通过《1996年电信法》为三网融合扫清了法律障碍;英国成立新的通信业管理机构Ofcom,融合了原有电信、电视、广播、无线通信等多个管理机构的职能,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融合的产业发展;在法国,你只要每月缴纳30欧元,就能享受到一家网络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套餐,内容涉及电话、上网和电视等多领域,消费者只要面对一家服务运营商,凭借一张发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日本也正在着手开发下一代网络——NGN,它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消除网络的界限,整体更新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实现各种服务的融合。
在我国,三网融合正在首批试点地区(城市)运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我国三网融合的主要业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利用IP技术以电视机和机顶盒为终端开展的多媒体业务;二是使用有线电视网络开展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三是手机电视业务,即利用手机终端开展的电视类业务。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员侯自强认为:“过去讲媒体,是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用户是受众。但互联网时代不同了,网民绝不会只是被动接受,他要说、他要讲他的观点,所以互联网从开始就具有双向的一些性质。”
国富安公司信息安全专家认为,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广播电视、电信以及互联网各项业务越来越多的依赖这张网,国家信息化的建设,越来越依赖信息网络,但如果安全问题不能保证,意味着未来信息网络会是一个无序的网络,你对他依赖越多,实际上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所以这里特别提出要保证网络安全。
这并不难理解,试想:三网融合下,信息和网络通道都更加多元和庞杂,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各种重要、敏感的信息更需要加倍的网络安全保障和信息安全保障。三网融合将使原本封闭的通讯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变得开放。这种开放性可能导致流行于互联网的黑客、病毒、木马等转移到通讯网和广电网,使融合网络面临来自安全方面的挑战。
三网融合后,网络端终将会由目前传统电脑接入发展为各种电子信息终端接入模式,尤其将会增加大量移动终端的网络接入,例如网络电视、电子书、手机、MP4、GPS等等。
国富安公司网络安全专家指出,80%的安全隐患今后会来自于终端,特别是在移动终端正逐渐成为个人信息处理中心这种大环境下。但是移动终端自身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更多的攻击。“全球最大的网络运营商—COMCAST,也是最先做三网融合服务,它在安全方面就是采用PKI作为基础安全保障和信息安全机制。通过PKI技术保证在这些信息传输的过程当中的机密性、信息本身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保证其网络的信息安全。”国富安信息安全专家分析说。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总理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目前各试点城市运营情况良好,希望在2014年世界杯的期间能享受到三网融合带来的新鲜体验。
评论comment